萬維網 (World Wide Web) 是由英籍軟體工程師博能·李 (Tim Berners-Lee),於1989年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 (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 簡稱CERN) 所提出來的方案。 他設計了第一套萬維網的伺服軟體 (W3C httpd)和網路瀏覽器 (browser)。 他設計此軟體的理念是希望透過超本文系統 (hypertext system) 和網路連線來分享全球資訊。這個方案直到1991年夏天才充分的付諸實行,第一個網頁於1991年8月6日誕生。雖然在60年代也有人提出這套看法,但是博能·李才是真正讓這套系統結合網路運作的第一執行者。
互聯網推出日期比萬維網早,但直到1990年代的初中期,在萬維網出來之前,互聯網的運作方式大部分還是以文字為主,並沒有圖像界面。相片和視頻檔案在互聯網裡出現的時間雖然比萬聯網早,但是必須先下載才可以使用,並不如透過網絡瀏覽器,只要在電腦螢幕上點擊目錄即可。 除此此外,超文本已經存在, 當時蘋果電腦正推出的HyperCard和HyperTalk的編程語言,所以自1987年以來,超文本已廣泛被使用(至少對麥金塔電腦的用戶來講)。無論如何,萬維網推出的HTML和 HTTPD 已經改造了互聯網和人類生活的歷史。在萬維網推出後的最初幾個月,許多渴望在互聯網和公告板上交換點子、數據和藝術作品的科學家、創作藝術家、和學術界的人士,對萬維網快速的商業化產生了不滿和抗議的情緒。 有些人擔心互聯網又會成為另一個充滿著廣告、促銷的偽劣產品和有可疑性服務的商場。事實證明這場噩夢是無法被避免的;然而,萬維網也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和提升生活的創新。
我們製作的網頁要能在網路上連結就必須遵守HTTP (Hyper Transfer Protocol)的協議,有此標籤的網頁才能被瀏覽器解讀出來。而編輯網頁內容時所用的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是網頁製作格式的標準語法, 主要是利用一些識別碼(code)創造出我們所要的文件檔,檔案內可用文字、照片、影音或圖形等多元化的方式顯示,編寫網頁者也可添加或更改文字的顏色。 最新開發的編輯軟體,除了可連結其他網頁外,也有預覽的功能,達到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效果。全球的資訊網路能如此迅速發展,博能·李是功不可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