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的前身原本是一座軍事用的碉堡,法王菲利普奧古斯都(Philippe Auguste 1165-1223年,在1180年後開始執政統治法國)或稱法王菲利普二世,於西元1190年下令在巴黎周圍建築一道城牆,也就是羅浮宮博物館的現址。這座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在早期是用來做為軍械庫和監獄。法國在13-14世紀時期,王室成員們在巴黎向來以塞納河中的西堤島為居住地(位在法院的現址),直到查理五世(Charles Ⅴ 1338-1380年,西元1364年後開始執政) 把碉堡改建為皇室的居住地。在他登基後約1369年時,查理五世住進了羅浮宮。
羅浮宮的大廳
所以從1369年至1422年,然後再次從1527年至1793年,羅浮宮成為法王巴黎的住所。當然每位王位繼承人對於喜愛的居住地點和皇宮的選擇都持有不同的意見。羅浮宮經過歷代君王幾世紀的擴建和裝飾,到了法蘭西斯一世(1494-1547年),在1515年後開始執政) 時,由於本身對藝術的喜愛而收集了很多的義大利的畫作和雕像,為了展示他的收藏品,委託法國早期文藝復興派的大師皮耶勒斯卡特(Pierre Lescot)執行改建計畫,並由高穹(Jean Goujon)和龐斯(Paul Ponce)負責羅浮宮陳列雕像的事宜。
達文西的畫作:聖母、聖嬰與聖安妮
法國王位各代的繼承人隨著歷史的變遷也更動過居住的地點,雖然羅浮宮後來陸陸續續由不同建築大師精心設計裝飾,曾名為一世,也因法王路易十四在1682年遷移他的朝廷重心至巴黎西南郊區的凡爾賽宮(Versailles Palace),而被棄之一時。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特别在1791年,才迫使王室人員再度搬回巴黎的羅浮宮,並决定將羅浮宮變為專門儲藏科學和藝術品的地方。兩年後也就是1793年,羅浮宮成為中央美術館。自從羅浮宮因有典藏豐富的藝術品而成為聞名全世界的博物館時,在1981年時,將政府財政部(The Finance Ministry)的辦公室遷出羅浮宮,而羅浮宮成為名副其實的博物館。
在羅浮宮的中庭有一座巨大又頗富爭議性的玻璃金字塔,是法國政府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Bicentennial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於是在1980年代委聘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建築物,其風格迥異於羅浮宮內原有的建築格調,就如艾菲爾鐵塔的新穎造型矗立在富有古典美的巴黎都市中,那種視覺上的衝擊一下子無法被當地居民所接受。不過此金字塔建成後便成為訪客進入羅浮宮各展覽區的主要入口處,服務功能更加齊全,除了解決日益增多的遊客外,金字塔所象徵的意義更是把訪客從古埃及的文明世界帶入了一個多元化的藝術之旅。
羅浮宮內典藏豐富的藝術作品,尤其是羅馬、希臘、埃及、文義復興時期的藝術品。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如“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米羅的維納斯女神(Venus)”、“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還有不勝枚舉的經典作品都收藏於此館內。
蒙娜麗莎的微笑 (Mona Lisa),達文西的畫作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Victoire de Samothrace)
|
|
相關連結
1. The Louvre official site.
2. An excerpt from Alexandra Bonfante-Warren's book The Louvre.
3. A timeline of history of the Louvre.
4. A Paris guide's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Lou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