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基本上是离不开纸,写字用纸、包装用纸、餐厅用纸、连上个洗手间也需要用到纸,纸的需求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古埃及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有最早的纸类-莎草纸的存在, 在将近二千年前的中国, 也出现经过改良的纸,一种更便于书写的纸,所以“纸”在中国被列为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并列其中),它的存在对人类有很重要的贡献。
埃及莎草纸
中国早在文字出现之前(西元前1700年之前),就有结绳记事的方式,和印加文化的奇普结绳 (quipu knot)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文字出现以后(汉字最早出现在大约西元前1600年-前1700年左右),记事的方式和字体也随著时代的演进而有不同的变化,如在商朝(约西元前1600年-前1046年左右)的「甲骨文」,算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物,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的起源便是把文字雕刻在龟甲和牛骨上。而稍晚出现的「钟鼎文」则发生在商朝末期(西元前1300年左右)到西周时期(西元前1046年-前771年), 把文字刻在钟、鼎或其他的青铜器上,这跟当时已经有精湛的铸铜技术有关,这些古物上的文字流传至今。春秋末期(西元前771年-前475年)的竹简和战国时代(西元前475年-前249年)的缣帛,也成为当时记载书契的工具,可惜的一点是竹简体积大又重,携带起来很不方便,缣帛虽然轻便多了,可是昂贵的价格并不是一般人能负担的起。到了西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出现了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叫做灞桥纸,其纸质相当粗糙,不适用于书写。
西周的颂鼎(食物容器),制造于西元前827年 -前782年。(摄于上海博物馆)
到西元105年的东汉时期,一位在朝廷中担任尚方令的蔡伦,改良了造纸的技术,他以桑椹的树皮、麻头、破布头、和废鱼网做为原料,其制纸过程得先将这些材料切碎后,加水浸溼,再加入石灰,经过蒸煮、捣烂、打浆后成为纸浆,然后再经过抄纸的手续,有技巧的用细竹帘筛起一层散布均匀的纸浆,再透过压纸脱水的过程,晾干后就是一张柔软的纸。 蔡伦的造纸技术不但纸的质地轻薄、利于书写、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也比丝绸更便宜。
在西元650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期,撒马尔罕成为造纸中心,造纸术遍传伊斯兰的国度,取代了莎草纸和羊皮纸(兽皮制)的使用,成为写作的材质。到了12世纪,在西班牙和义大利,有些欧洲人开始从事造纸的工作,因为在当时的欧洲和伊斯兰的国度,在宗教上有认知不同的因素,所以在造纸初期,欧洲人对纸产生了排斥感,因为把纸跟伊斯兰教画上了等号。总之,中国的造纸术除了对中国本身,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后来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