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辭彙要點

Nika riots 尼卡暴亂

Byzantium 拜占庭

Roman Empire羅馬帝國

Christian 基督教

Islam 伊斯蘭教

dome 圓頂

buttress pillar 扶壁柱

pendentive 弧三角

arch 拱門

Mihrab 米哈拉布

Minbar 敏拜爾

Minarete 叫拜樓

coronation 加冕

天文/地理/生物

宇宙大爆炸

電子和質子

行星系

銀河系

太陽

冥古宙

地球

月球

重擊晚期

太古宙

板塊運動

大陸地盾

原核生物

化石

元古宙

氧氣大災難

真核生物

水藻

羅迪尼亞

成冰紀

後生動物

埃迪卡拉紀

寒武紀

寒武紀大爆發

最古老的魚

顯生宙

三葉蟲

古生代

最早的脊椎動物

奧陶紀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志留紀

北美五大湖

最原始的陸地生物

氣候暖化

泥盆紀

最早的昆蟲

最早的蜘蛛

阿帕拉契-瓦希塔造山運動

 

科技歷史

www

第一個網頁

YouTube

Google

Yahoo

Facebook

 

歷史年表首頁

本文英文版(English)

簡體

美國著名大學網頁

人文歷史

乍德人猿

生火

語言的起源

文字的發明

輪子

英國巨石陣

宗教的起源

漢摩拉比法典

死海古卷

蘇萊曼一世

 

中國歷史

油井

第一本字典

算盤

紙幣

火藥

指南針

紙的發明

降落傘

活字印刷術

天然氣

獨輪車

港珠澳大橋

 

法國歷史

凡爾賽宮

艾菲爾鐵塔

聖母院

巴黎歌劇院

羅浮宮

 

美國歷史

比爾摩莊園

 

土耳其歷史

奧圖曼建築

 

西班牙歷史

阿罕布拉宮

皮薩羅

巴特婁之家/新藝術主義

 

葡萄牙歷史

達伽馬

 

英國歷史

埃德加國王

英格蘭的起源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建於大約1500年前的君士坦丁堡(以前稱為拜占庭,現在稱為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在當時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如今已發展成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在建造這座教堂之前,曾在同一個地點,蓋過兩座教堂,但均毀於暴亂和火災之中,尤其是西元532年的尼卡暴亂,將目前這座教堂的前身,在原址焚燒殆盡。尼卡暴亂的發生,嚴重的威脅著當時的主政者東羅馬君王查士丁尼一世的執政,因此,在暴亂之後,立即下令在原址重新興建第三座教堂。具有物理和數學背景的希臘工程師米利都的伊希多爾(Isidore of Miletus)和崔樂斯的安提謬思(Anthemius of Tralles),被選為參與這項工程的建築設計,費時6年的時間和一萬名的人力,完成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稱霸將近一千年後,到了西元1519年,才由西班牙的塞維亞主教座堂取而代之。

Hagia Sophia

在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西元530年代,君士坦丁堡(現今的伊斯坦堡),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大又最複雜的城市。在同一個時間點,能跟君士坦丁堡互相較勁的是正在衰退中的墨西哥的特奧蒂瓦坎,薩塞尼亞波斯帝國的首都契蒂芬,以及動盪的西元6世紀,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長安,洛陽和南京這些首都,都是各個派系和家族奪權的地方。當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建造時,該城市是羅馬帝國的首都,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30年遷都於此,即屬希臘的一個城市,當地居民有可能講希臘語而不是拉丁語。回到羅馬,意大利半島是哥德戰爭的戰場,來自君士坦丁堡的軍隊,在指揮下擊敗了東哥德王國,然而後來被倫巴第人入侵,取代了君士坦丁堡在意大利的勢力,所以羅馬城並非兵家必爭之地,而是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又稱為拜占庭,在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將首都遷到此之前,有幾個世紀以來,都是希臘的一個重要的城市。君士坦丁大帝將權利重心從羅馬轉移到拜占庭的動機,是要建立他的“新羅馬”帝國,以擺脫政治生活充滿貪汙腐敗的羅馬,爾後,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在遷都之初還是以希臘語言、文化、和基督教派之一的東正教為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政治和宗教派系開始撕裂這座城市,騷亂和暴動的陰謀,在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謠言四起。當新羅馬時代在東地中海區域的開始之初,君士坦丁大帝並沒有在他逐漸並最後信奉的一神教-基督教,與較古老的希臘多神教和羅馬的傳統之間做出明顯的區隔。聖索菲亞大教堂的“Sophia”一詞,在希臘語裡有“智慧“的含意,因上帝的神聖智慧,教堂現在奉獻給上帝,但是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的第一座聖索菲亞大教堂(原本在西元325年被下令開工),直至西元360年才落成,成為一個讓基督徒能敬拜他們所榮耀的基督教上帝的場所,同時對於強調信奉智慧之神,或許吸引更多在同一地點的舊廟裡,原本就崇拜智慧女神密涅瓦(或希臘的雅典娜)的一些傳統異教徒。雖然早期在西元404年和西元532年時的教堂被毀於祝融,但是西元537年重建後的教堂一直屹立至今。儘管在西元558年和西元869年發生地震之後,教堂需要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和翻新,在西元989年、西元1317年、西元1344年更進一步做整修和加強結構的工作,最後的工程發生在西元1847-49年。

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成功的入侵君士坦丁堡,並將帝國的首都從埃底爾內遷至君士坦丁堡,新的統治者蘇丹王穆罕末徳二世下令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從基督教教堂改為清真寺,因此教堂裡外的建築格局和裝飾,融合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特色。君士坦丁堡是一座橫跨亞洲和歐洲的城市,在西元1932年,土耳其共和國將首都遷至安卡拉,並將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堡。

教堂的內部格局:

大圓頂:傳統的羅馬圓頂建築是圓頂蓋在圓形的房屋架構上,而長方形的基督教堂則採用典型的巴西利卡式建築設計,當查士丁尼一世為了顯示他的國威,下令新教堂必須結合圓頂和巴西利卡式的設計藍圖,這種前所未有的建築,的確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以幾何平面圖來看,圓形的四周可畫出等邊長的正方形,所以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這座圓頂便蓋在方形的底座上。現在我們可以想像當圖形是以立體的方式呈現時,大圓頂是聳立在空中,要支撐這厚重的實體物時,則必須在方形底座的下方構成四個拱門,但這還不足以支撐這個超大又厚實的圓頂,因此建築師又在四個拱門的角落增建四個扶壁柱和兩個半圓頂建築,來把重力往內推,最後方形底座的四個角落和接觸拱門之處所形成的弧三角,把這個地方鞏固後,才有這座能矗立高達55公尺高度的大圓頂。

不過現今所看到的大圓頂並非當時所建的同一座,第一座大圓頂在蓋成20年後,於西元558年因地震的關係而毀壞了,所以由另外一位建築師Isidoro El Joven(Isidor the youger) 來重新規劃建造,不同之處是他在圓頂裡設計了40扇窗戶,除了有增加室內光線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減少大圓頂的重量,以防未來的地震來襲。

Great dome in Hagia Sophia
大圓頂


Angel on pendentive
弧三角上的天使


Minbar in Hagia Sophia
敏拜爾(佈道講台):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或學者向信徒傳授可蘭經的佈道講台


Large disk
大圓盤: 圓盤上的文字取自可蘭經中的經句


Balcony for Sultan
蘇丹樓座


Balcony for queen
皇后包廂


Minarete in Hagia Sophia
叫拜樓: 清真寺特有的塔樓,設有擴音器,每天會定時召喚信徒朝拜。


Minarete in Hagia Sophia
馬賽克壁磚:在基督教時期,教堂內貼滿了金碧輝煌的馬賽克壁磚,轉變成清真寺後,大部分的壁磚被剷除並塗上石膏,並以鄂圖曼裝飾取代。


A fountain for the ablution
洗禮儀式用的噴泉


Lustration urn in Hagia Sophia
潔淨甕


Lace pilar
雕琢蕾絲花邊的石柱


Marble wall
大理石牆


The wishing column
許願柱


Two-winged bronze door
兩翼青銅門


oronation area
國王加冕之地


Library in Hagia Sophia
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