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击晚期事件发生在行星形成约5亿年之后,(众行星形成的时间约在45亿年之前,重击晚期事件则发生在39-40亿年之前),当时发生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和月球。为什么会在行星和太阳系形成后这么久的时间,突然在小行星和行星之间发生剧烈又频繁的撞击?有可能是大型行星突然改变它们正常行径的轨道,造成重心引力扰乱太阳系外侧所有的岩石、小行星、和彗星,而正当轨道被捣乱时,许多小行星体在太阳系中急速乱窜而撞上火星、月球、和地球的表面。也有其他的理论对重击晚期的发生给予不同的见解,如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形成较为缓慢,当它们终于变成行星时,扰乱了小行星和彗星的轨道,而产生重击晚期。
我们所知道的重击晚期的资讯,最主要是采样自月球的岩石标本,这些约有38亿至41亿年之久的岩石,似乎是经过撞击后而产生的熔岩,其他跟重击晚期有相关证据的例子,如在水星的卡洛里盆地里,有很多受撞击后而产生的陨石坑,在火星的南半球上,有巨大的陨石坑,和地球上也有37亿年之久的外星钨同位素岩石。
而且地球上也很少有超过39亿年之久的岩石或矿物,这可能跟重击晚期后,接著发生大陆漂移事件,这些几乎摧毁地球当时的地殼和岩石。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想像出重击晚期事件,把地球的表层摧毁的体无完肤时,也为冥古宙画下句点。重击晚期对地球来讲,是一场灾难性的结局,不管从地球的形成(45亿至47亿年前)到冷却(地殼熔岩或许在44亿年前冷却后形成固体),还是对海洋的形成到生命的起源(在重击晚期开始之前)。在重击晚期之后,太古宙开始,从39亿年前开始到接近25亿年前。在太古宙时,经历了大陆地殼的形成(或重新形成),大陆漂移和原核生物出现(原核细菌的原始中间体,和其原始中间体所进化的古细菌与细菌)。
有一些在重击晚期受到撞击所形成的陨石坑,其大小可达到一个大洲的面积,这些大规模的撞击发生频繁,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世纪,在重击晚期的高峰期期间长达2亿年之久。很多撞击可能来自冰冻的彗星,因此重击晚期的袭击,或许明显的增加了地球表面上的含水量,果真如此的话,那在重击晚期之后,海洋的面积应该是大于冥古时期所凝聚的海洋面积。
|
|
相关连结
1. David Darling's Late Heavy Bombardment description in hi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2. The BBC has a little video you can watch about the LHB.
3. Nature geoscience articles with references to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 Check out this article about orbit migrations of giant planets as the likely cause.
4. NASA has a page about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