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陶紀末期和志留紀初期的冰河時期之後, 遇到海洋暖化,在北美大陸的板塊,也就是北美五大湖現在的位置,因為暖化引起海水上升,而造成這個區域淹水。此時,北美大陸正好在赤道上,而整塊大陸繼續往北漂移。當北美大部分的地區,包括屬於現在的威斯康新州、密西根州、伊利諾伊州、印地安那州和安大略省,幾乎全在水下,不過也有部分的陸地是高於海平面,甚至在海中的陸地也不是很深。所以大約有兩千萬年的時間(大部分是在志留紀時期),許多海洋生物和它們所產生的廢物與遺骸,以及一些受到侵蝕的岩石和土壤,一起流入淺海區域並沈積在底部,形成石灰岩和頁岩,如今在五大湖沿岸附近,偶爾也可以看到它們露出的表面。
在這段淹水又沈積的時間,溫暖的淺海,很明顯的並沒有強大的海流,反而是被陸地和珊瑚給圍繞住,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沈積物慢慢地堆起,形成潮汐淺灘,後來在志留紀的某個時候,一些海洋變成廣大的淡水湖泊,還有其他的情況是淺海區域的海水蒸發,留下蒸發時所形成的礦物和岩石。過了志留紀之後,到了泥盆紀早期,大部分的陸地已經升到海平面以上,濕軟平坦的低地和大淺湖,取代了志留紀時期最主要的熱帶海洋與珊瑚礁。現在的北美大陸,在寒武紀和奧陶紀時是被淹沒在大湖之下,後來在泥盆紀和石碳紀時期,又再次被海洋給覆蓋住大部分的面積,不過志留紀時期的淺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為後來留下有趣的岩石與化石,這些可在如密西根湖西岸的地方被找到。
|
|
相關連結
1. Th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escription of the pinnacle reefs formed in the Silurian Period in what is now the Great Lakes region.
2. A description of the sedimentary rock sequence in the Michigan Basin provided b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3. Michael Tuffelmire shares his account of the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Great Lakes region and Michigan.
4. The Illinois State Museum displays some fossils from the Silurian period reefs that exited near Chicago.